建筑新网 > 建筑人物 > 正文

重力如水

青年建筑师王灏解读结构现象学

时间:2016年11月21日         来源:365bet线上注册         作者:吴真平

                                                                   QQ图片2.png

 在如今中国的乡村,活跃着一群建筑师,他们在乡村开展实践,寄托自己的建筑美学。青年建筑师王灏也不例外地加入下乡大军,但与众不同的是他将结构研究作为着力点。11月13日,在上海“风语筑”举办的新锐建筑师系列讲演会上,王灏以“重力如水——结构现象学”为题向观众分享了他独到的建筑美学。在此之前,记者有幸专访到这位建筑界的青年才俊,探知他从事建筑创作的心路历程。


 “重力是非常重要的存在方式,所有好的东西都有向心性。”
 
 在王灏看来,建筑就像动物,有皮肤、骨骼,而骨骼是决定性的要素。相对应在建筑上,建筑的材料会老化,使用功能可能会发生变化,但结构是稳定的。结构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有古典的结构、现代的结构,不同时代的结构由人们的使用方式决定。王灏说:“建筑师要在如今泡沫化的时代瞬息万变的语境下去研究些不变的东西,从中找到逻辑。”
 
不过,王灏强调,他对于结构研究指向是有别于西欧对结构的处理的。在大学时代,王灏曾迷恋库哈斯的建筑,在国外留学期间也实地参观了不少库哈斯的作品。但王灏也意识到欧洲的建筑文化遇上中国庞大的人口,就会产生许多问题。他从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结构入手,因为“这些传统结构是很重要的遗产,渗透着中国人对框架构筑的理解”。
 
 中国传统结构大部分是木结构形式,看起来就是些斗拱,但并非这样简单,要协调木与石的关系,或其他材料的关系。王灏说:“我要做的,就是琢磨透这件事,这样才能去打动那些不了解建筑学的知识分子,得到他们的认可。”
 
“好房子有自己的语言、气质。”
 
2011年,王灏成立自己的事务所,并将住宅作为主要的实践。这是因为“现在私人生活变得非常丰富。基于社交网络的发达,传统公共建筑的功能瓦解,办公、文化创作都可以瓦解到小房子里,以后人们甚至可以在山里办公,所以私人生活空间相比公共空间更加重要。”
 
王灏的项目大多为私人住宅,有为自己设计的,也有为他人设计的。无论是自宅还是他宅,王灏都是以一致的原则去设计。他说,涂料、家具、地板可以改,但结构不可以折衷。建筑师要以专业的姿态介入。
 
“在住宅里,人有许多姿态,可以躺,可以坐,光线也在变化,住宅为人提供很多体验通道。”住宅变得越来越重要,还要兼顾个性、健康、生活方式,它是构成现代幸福生活的一部分。
 
王灏造房子的要求是一定可以入画。在总体上能协调环境、植物、自我。他希望为房子设定明确的气质,赋予造物的价值观。
 
 王灏认为,房子的功能性、舒适性都不是问题,他设计的房子价值在于超出功能性的部分。“传统民居反映的是中国人内向化的生活,以及对公共生活的关切,还与儒家社会状态相关。在当今互联网化、泡沫化的状态下,我也希望住宅有内向化的世界。”王灏还断言,看一个国家的建筑水平高低,不在于公共建筑,要看该国的住宅。住宅水平高,说明这个国家进入建筑繁荣期。
 
 “介入农村要谨慎”
 
目前在中国,建筑师下乡做项目已形成风潮。王灏认为,这是个好现象。“旧时中国,城市和农村没有太大分裂,财富流动是循环的;现在财富集中在城市,不过因为新农村建设,政策又开始往乡村倾斜,中国建筑师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在过程中完成自己的专业。”
 
 不过王灏提醒建筑师,介入农村做项目要非常谨慎。“因为在农村造房子的环境比城市脆弱。”面对农村脆弱的生态环境,建筑师不得不需要制定更高的策略。
 
而且在农村,建筑师可能会面对更复杂的问题。王灏说,中国的农村,沉淀着几千年的礼仪、物质空间形态,还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淳朴的农民,加上游离于体制之外的经济体系,如果不重视这些问题,就不能很好地开展乡建。“在做乡建项目前,建筑师必须客观了解农村的建造体系、造价体系,知道农民喜欢什么样的房子,能够接受什么价位,房子形态怎么样与周边协调感。”
 
王灏分析,在农村做项目,对建筑师来说有利也有弊。“在农村可以屏蔽许多不良的经济关系,这是最重要的。建筑师做乡建项目可以比在城市里有更多的自由度,能更好地控制房子的品质,但是不要指望有很多的收入。而且建筑师很难与农村的甲方有知识层面的互动。如果能碰上赋予你很大自由度的甲方,那就是福分。”
 
王灏表示,中国的农村有趣好玩之处就在于从北到南,状态都不一样,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农村的空间形态是分散的。“处理分散的形态,要鼓励个体价值、生活方式,还有谦卑感。在农村造房子不能破坏一个地方的基本格局。作为建筑师要说服甲方,保留一些原有的东西,甚至50%以上都要保留。”
 
目前王灏在乡村已有不少项目,如库宅、柯宅、清修寺、前童文化中心等,不过他谦虚地表示,自己仍在不停地学习,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好的整合资源的做法。王灏认为,建筑师下乡,要转换一下角色,“不要当自己是建筑师,要当自己是工头、微开发商、再组织者。不仅仅是造房子,还要协调更多的关系,与村长、农民的关系。”

乡建之于建筑师的意义
 
从同济大学毕业,到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深造,2011年创立“佚人营造”事务所,去年与叶曼共同创立润·建筑工作室,王灏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有着明确的目标。他说:“互联网时代给个体提供了强大的资金去完成个人认为正确的事情,关键在看个体本身有没有强大的意志和明确的路径去完成。”
  王灏的项目是开始于“朋友圈”项目,从私人住宅,慢慢发展到接手做博物馆、文化中心、寺院。他将自己目前的创作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11年到2015年。在这一阶段,王灏注重空间、结构和施工方式。从2015年开始是第二阶段,王灏将工作重心做了调整,除了结构,还加强了工艺,提升家具制作水平。王灏希望在其中能“重新培养一种设计师获得的生产方式,形成体系化、产品化的东西,也许这才是建筑师做乡建的意义。”

分享:

我要评论
最新评论 条评论

 最新动态

 

 热门排行

版权所有:365bet线上注册社Copyright@2014,Construc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杨浦区营口路588号 18楼 邮编:200433 电话:021-63216799

沪ICP备14023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