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养成微小却持续的挑战性习惯
根据大脑可塑性原理,学习新事物会在大脑中形成新的神经连接,特别是当我们学习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时。
大脑遇到挑战时,通常会调动更多神经元参与,借此强化处理信息的网络,这有助于提升思维的敏捷度和创造力。
因此,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一些小挑战来训练大脑,例如经常学习一项新技能,比如乐器、绘画、编程。或者尝试不同的活动方式,比如使用非惯用手写字,刺激大脑多区域的参与。
2. 定期冥想和专注练习
大脑中的前额叶皮层负责决策、规划、专注等重要认知功能。研究表明,通过冥想或专注练习可以提高这一区域的神经密度和连接强度,尤其是长期冥想者表现出更强的专注力和情绪控制力。
每天至少5分钟的冥想练习能帮助我们在面对复杂任务时更高效地投入,并且更快从分心状态中恢复。
3. 养成日常规律运动的习惯
运动对大脑的可塑性有深远的影响,尤其在提高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方面。
这种蛋白质能够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存活和连接,直接有助于认知功能的改善。研究发现,尤其是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快走等,可以显著提高BDNF水平,增强大脑的学习、记忆能力。
此外,每天走楼梯代替电梯,或者多选择步行,这些不经意的运动都能为大脑带来积极的长期影响。
4. 注重社交互动,提升认知灵活性
与他人交流不仅能带来情绪上的支持,还能刺激大脑处理复杂信息。
与朋友、家人或同事的互动,尤其是涉及思维碰撞和观点讨论时,可以激活大脑多种区域的协同工作,提升我们在认知上的适应性和灵活度。研究表明,经常参与社交活动的人,记忆力和认知反应通常比缺乏社交的人更好。
5. 充足的睡眠保证大脑健康
睡眠对大脑可塑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脑在睡眠中会自动整理和巩固白天的记忆,将新的信息进行归类存储,使其转化为长期记忆。同时,睡眠中的慢波睡眠阶段有助于大脑修复受损的神经元连接,清除代谢废物,让神经系统在第二天保持敏锐状态。缺乏睡眠则会削弱大脑对信息的整合能力,导致学习效率下降、情绪失调。
总而言之,大脑的可塑性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有意识地练习和良好习惯,让大脑更聪明、更灵活。简单但良好的日常习惯和生活方式,能不断激发大脑潜能,让我们越老越聪明。
参考文献
[2] Park, D. C., & Bischof, G. N. (2013). The aging mind: neuroplasticity in response to cognitive training. Dialogues in clinical neuroscience, 15(1), 109-119.
来源:科普中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