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标题,对于喜欢和关心沭阳地区人文风情的朋友来说,可能感到诧异,沭阳老县城所在地,沭城地势这么高,为什么会被称为“船城”,这不是开玩笑吗,那么您知道吗,老沭阳县从西汉建县开始,也有三四千年建县历史,历史上沭阳水患频繁,沭阳地区的先民历经水患之苦,刻骨铭心,为了治水,为了幸福快乐的生活,不论身居一方的百姓,还是为官一任的政府官员,都是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为了治水而不遗余力。沭阳水源虽然丰富,但是却是深受水患之苦。水能润泽生灵,也可以涂炭生灵,水可成患,水可济民。一个地区如果有发达水系,可以搞漕运拉动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自古以来,凡水之地,经济一般都很发达也正是这个道理。那么历史上沭阳为什么被称为船城也是这个道理。根据沭城老地图所述,以前老沭城有三条河贯穿全城,老沭河,内沭河,环城河,三河犹如人体经脉一样通达全城,给这个地方带来生气和灵气。现在的老城几条河以前都不少太宽,河与河之间架有拱桥,除下主要道路才有桥,不是每条路都有桥连接的,所以船就成了人们出行只要交通工具。后来经过历次疏浚,才有今天的规模。只要是有河流的地方,人们日常生活出行基本上,靠渡口行船来进行各种生活生产上的交易。
至于沭城镇为什么被历代民众称为“船城”,这里有一段由来。今天小编就说说为什么沭城叫“船城”由来?在这里不得起起一个人,明朝时候大沭阳的知县易瓒。话题回到510年前,也就是
明朝正德七年,知县易瓒为了防御海贼(倭寇)的侵扰,开始征集民夫筑了两丈来高、其貌不扬的沭阳土城。可是,费力筑起来的土城,却经受不住每年夏秋洪水泛滥时决堤的倾盆大雨,汹涌的激流中,前后不到十年,土城便已如同一只正在沉没的破船,岌岌可危。
到了万历年间,知县杜从心仔细察看了旧城垣,发现土城东西狭长,南北扁窄,整个城的形状正好象一条大船,他当时就戏称为“船城”,并且写下这样的诗句:“而今连堡三门外,一路围墙似航船。”这个县官认为沭阳处在沂、沭河的下游,地势低洼,洪涝灾害频仍,沭阳县城要想不吃水涝之苦,必须避开洪水。怎么避法?即按照前任知县把县城构筑成船形的做法,让城如船一般泊在水上。于是从万历四十四年开始,杜知县便改建土城为砖城,周围长八百四十丈、高一点七三丈,并且建了正东、正西、正南三座门,没有北门。他们觉得,既然东西又窄又长,那么,北部城墙就是这只大船的船底子。在船底子上开门,岂不是引水入船?所以忌讳建北城门。杜从心的说法逐渐传开,愈传愈远,从此,沭城便有了“船城”的称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